黑龙江推广 “玉米地养鹅” 循环模式 30 万亩耕地实现 “一地双收”

 2025-11-18 15:58:04

近日,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海华大鹅养殖合作社的 300 亩玉米地里,20 万只生态鹅正自由采食杂草害虫,形成 “鹅护玉米、粪肥农田” 的良性循环图景。这一创新的 “玉米地养鹅” 模式,目前已在黑龙江 30 多个地区及 25 个农场推广,覆盖面积超 30 万亩,创造经济效益超 3 亿元。

image.png

据了解,该模式依托黑龙江省 “鹅十条” 产业政策,利用玉米生长至 1.5 米后的立体空间,放养 40 日龄大鹅,构建起天然生物防治体系。鹅群除草率达 95% 以上,减少病虫害发生,其粪便自然腐熟后可替代 30% 以上化肥,既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,又降低种植成本。海华合作社负责人介绍,300 亩玉米地因鹅粪还田,年节省化肥投入约 9 万元,而鹅群通过自主采食减少饲料投喂,每只可增收 10 元左右,合作社全年预计增收 200 万元。

生态放养让鹅肉品质显著提升。数据显示,玉米地放养鹅日均运动量较舍饲模式增加 70%,肉质更紧实鲜美,鹅胗、鹅肠等副产品发育良好。目前,该模式已带动当地 20 余名农民就业,人均月收入达 5000 元,实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协同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。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表示,将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、技术培训扩大模式覆盖面,推动鹅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。

image.png


 玉米地养鹅  鹅养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