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百年驯化之路:狮头鹅从溪楼村到世界鹅王的进化史诗

 提示:点击图片可以放大

在广东潮汕的农田水畔,常能见到一群头顶 "狮冠" 的庞然大物昂首踱步,肉瘤发达的头颅搭配壮硕的身躯,俨然鹅群中的王者。这就是被誉为 "世界鹅王" 的狮头鹅,作为中国唯一的大型肉用鹅品种,它用近五百年的驯化史,书写了一段从野生禽种到特色产业支柱的传奇。

image.png

狮头鹅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嘉靖二十四年(1545 年),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溪楼村的张姓先民,在环村小溪边发现了体型硕大的野生雁属鸟类。凭借敏锐的生存智慧,先民们选择其中体格健壮的个体进行家养驯化,通过代代筛选体型更大、适应性更强的后代,最终培育出头部带有五个瘤状突起的独特鹅种 —— 因其前额与颊侧肉瘤形似狮头,故得名 "狮头鹅"。这一培育过程并非偶然,溪楼村充沛的水源与丰富的农副产品,为鹅种驯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


最初的狮头鹅经溪楼村向外扩散,在汕头澄海区完成了关键的品种优化。由于澄海交通便利,狮头鹅与当地漳州鹅、竹种鹅等品种自然杂交,村民们持续筛选保留狮头鹅典型特征的个体,逐渐形成了如今饲养量最大的澄海狮头鹅品系。与此同时,传入揭阳的狮头鹅经当地群众选育,发展出棕黑色羽毛、趾短的揭阳狮头鹅品种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狮头鹅家族。

这种人工选育与自然适应的完美结合,造就了狮头鹅的独特优势。成年公鹅体重可达 12-17 千克,母鹅也能达到 9-13 千克,2021 年澄海 "最大狮头鹅王" 评选中,冠军鹅重达 39.1 斤,相当于 5-6 岁儿童的体重。除了体型庞大,狮头鹅还具备生长快、耐粗饲的特点,70 日龄体重即可达 5-7 千克,且能适应从南方沿海到北方寒地的多样环境,现已推广至全国 21 个省(区)市。

image.png

现代科技为狮头鹅的品种延续注入了新活力。汕头市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、饶平浮滨狮头鹅原种繁育基地等两家国家级保种场的建立,构建起核心保种群体系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联合多所高校组建的科研团队,通过基因组选择技术开展快大和高繁系选育,让这一古老品种在保持优良特性的同时,更适应产业化发展需求。从溪楼村的偶然驯化到国家级保种工程,狮头鹅的进化史,正是中国传统养殖智慧与现代科技交融的生动见证。

202511121762912929305521.png